早前第五波疫情中,全港停課,提早暑假。但疫情肆虐,即使提早放暑假,家長都無法帶小朋友外出,生怕受感染。長時間困在家中,一家人猶如困獸鬥,情緒難免會受影響。有組織早前就疫情對親子關係影響進行調查,發現近六成半受訪家長認為同時要兼顧工作、家務和協助子女學習,令他們倍感壓力;近半數表示親子關係惡化。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與香港大學、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聯合策動的「賽馬會童亮計劃」,於今年5月透過網上問卷方式,訪問700位家長,發現8成受訪家長疫情期間普遍對子女的學習進度、親子活動及身心健康感到擔憂。
作為家長,擔心家中的幼兒,早前又要搶購糧食。如果是在職家長,更要一邊應付工作,一邊照顧家庭。焦慮、驚恐及嬲怒等情緒便會不斷出現,影響情緒健康,更會影響親子關係。在這時候,家長要提高抗逆力,先照顧好自己身心,才能照顧家人。
- 適當收取疫情資訊
網絡的方便,讓我們一時間會收到大量不同資訊。適當地收取資訊當然能令家長更有效照顧家人,但過量的資訊反而會造成心靈壓力,如果家長覺得壓力過大,有焦慮的情況出現,不妨關掉新聞,放下電話,讓自己安靜下來。 - 靜觀練習
「靜觀」是指「有意識地、不加批評地、留心當下此刻而升起的覺察,藉以瞭解自己,培育智慧與慈愛」(John Kabat-Zinn, 2013) 。家長可以在家嘗試進行靜觀呼吸,在一個舒適的位置慢慢閉上眼睛。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留意身體的感覺。 - 正面表達情緒
當家長見到孩子做錯,或家人的行為不如期望,總會容易情緒失控,怒罵家人。家長可以在自己情緒爆發之際,深呼吸一下,先離開「案發現場」,讓自己冷靜下來。待情緒回復平穩時,再正面地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情緒。
照顧了自己的情緒後,家長也要留意幼兒的情緒變化。幼兒因大部分時間未能上學,無法與朋友遊玩,也有可能出現情緒問題。家長可以留意幼兒有否變得「黐身」、情緒起伏大或睡眠及飲食模式改變等。若察覺幼兒情緒出現變化,家長可關心他們的需要和感受,細心傾聽和協助他們描述,給他們一個擁抱,讓他們感受到安全和愛,再一起設法解決問題。
一家人在家的時間變多,可以一起做小手工、做甜品,或邀請孩子幫忙做家務,善用這段在家的時間,促進親子關係。
–
【#PD新聞台】疫情困獸鬥 家長幼兒同受壓 照顧情緒有辦法
有組織早前就疫情對親子關係影響進行調查,發現近6成半受訪家長認為同時要兼顧工作、家務和協助子女學習,令他們倍感壓力;逾4成家長更表示親子關係惡化。 家長要先照顧好自己身心,才能照顧家人。家長如何減壓?一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