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園地

分類
家長園地

學習靜觀有助重新認識孩子優點?

資料來源: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饒方莉

家長們平時遇到小朋友各種不同的行為問題,都感到很困擾。例如叫他做功課,他又不做;叫他吃飯,他又坐在那裡玩。當小朋友出現很多不合作的時間時,家長就很生氣,可能用一些責備的方式或懲罰的方式去對待小朋友。在很困擾的時候,小朋友也更加不合作,因為他覺得父母很煩,只有一些負面的評價,他的行為就變得日益不合作與不聽話。在靜觀的練習裡,可以幫助父母學習細心地留意此時此刻發生的事,不帶任何的批判感受一下,然後試試用心地跟孩子連繫,留意有沒有一些好的特點。

在靜觀教養的小組裡,我們讓家長們透過靜觀進食,透過五官包括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去感受。例如一粒提子乾,這一刻放進嘴巴裡,感受一下它的質感是怎樣的?它有甚麼變化呢?原來經我們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原來提子乾是這麽甜的,慢慢放入嘴巴裡面會慢慢融化。

我們就把這種心態轉換去跟孩子的相處裡,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裡,除了他的不合作、發脾氣或鬧情緒外,細心地觀察一下他,去觀察他有沒有其他爸媽是留意不到的東西。在靜觀教養小組裡有媽媽就分享,她留意到除了對兒子不聽她説話時感到生氣外,有些時候很願意去幫她拿一些很重的物件或食物,她覺得兒子是疼愛自己的。

甚至乎有些媽媽會提及兒子平常對聲音可能有些敏感,不過新年搶生菜環節,他很努力地搶生菜回來給媽媽,因為他很想媽媽健康平安。媽媽感受到孩子是很疼愛自己的,媽媽從而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多點孩子有甚麼做得好的或者合作的時間。例如當你叫了十次叫他不做功課 ,他有一次願意做功課或者有一次願意默書,媽媽都會很欣賞地告訴孩子:「你今天真是很用心,媽媽很欣賞你。」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感受到自己可以做好,而媽媽也不是那麼煩人,也不是只看重我不好的地方,她懂得欣賞我好的地方,他亦會慢慢改善其行為。

我們在臨床裡都看到親子互動關係中,當父母能夠感受到日常生活細微的地方,孩子有甚麼是願意付出?願意去愛惜父母?或者他有甚麼細微的行為做得好的時候,其實很能幫助兩個人的互動和親子關係,而小朋友自己也感受正面一點,他們的信心也會好一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