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作芳校長
相信大家在聚會中都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朋友帶同小朋友一同前來的話,通常第一句聽到的便是:「叫人啦!叫姨姨啦!」。小朋友大多會乖乖地向你打招呼,而你也會回應一句:「乖!」。這個情況非常普遍,因為家長們都希望培育小朋友成為一位有禮貌及有教養的孩子。
每次提點 禮貌變成依從吩咐
可是,經常提醒小朋友跟別人打招呼的做法是否恰當呢?由於小朋友年紀還小,家長在真實的環境中教導小朋友有禮貌,那是合理的,但如果每一次都要提點的話,就變得不合理了。
舉例說,我每天都會站在學校門前跟家長及學生打招呼,大部份學生都會主動跟我說「早晨」。曾經有一位家長,每次也在我面前提醒她的小朋友:「叫了校長沒有?」小朋友隨後就依從「吩咐」向我打招呼。久而久之,小朋友便會等家長「發問」完後,才開口跟我說「早晨」。
為此,我曾跟那位家長傾談過,原來她並不察覺自己有這個習慣。家長們總想對小朋友多加提醒,希望小朋友會表現得好一點,這也無可厚非。不過,難道小朋友不能學會主動跟熟悉的人打招呼嗎?
因此,我跟那位家長商量,首先,請她在距離我約10多米前的地方便停下來,提示她的小朋友向我打招呼,然後讓小朋友自己走過來跟我問好。接著,我要求家長逐漸減少提醒的次數。現在小朋友每天跟家長說再見後,不用她再提醒,那位同學也會主動上前跟我說「早晨」,這位家長也為小朋友的轉變感到高興。
預告信息 讓小朋友嘗試主動打招呼
其實,家長若要培養小朋友能自發地跟別人打招呼,我建議在聚會前,可向小朋友預告一些信息,例如:「一會兒,你會見到媽媽的中學同學,媽媽希望你能自己叫姨姨和叔叔午安,做個有禮貌的小朋友,你可以嗎?」如果小朋友做得到的話,一般都會得到姨姨和叔叔的讚賞,這種由小朋友自己取得的認同,便成為他樂意主動跟別人打招呼的動力。 總括來說,我認為只要家長衡量過,交給小朋友的任務是他們有能力完成的,就應為他們提供獨力完成的機會,要知道由小朋友獨力完成任務所得的滿足感,往往比由家長拖著手完成的大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