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究竟是濕疹定皮膚敏感?

撰文:楊明霞中醫師

踏入初秋,除了開始感受到一陣陣涼風外,也同時察覺到四周的朋友開始「身癢」,皮膚問題又找上門了!不少人因而急急求診,並不斷查詢是否已患上不能根治的濕疹。雖然濕疹本身就有不同類別,但從發病機制來看,與皮膚敏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究竟皮膚敏感與濕疹又應如何識別呢?濕疹又是否這樣可怕呢?

  1. 病發的原因

濕疹 (eczema) 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炎,不具傳染性。中醫稱濕疹為「濕瘡」,是很常見的皮膚病。濕疹的內在因素包括體質、情志和腑臟功能失調,而外在因素則包括風、濕、熱阻於肌膚。「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人體的正氣虛弱,自身免疫系統功能低下,風濕熱邪浸淫於肌膚,便會形成濕疹或加重濕疹。

而皮膚敏感又稱蕁麻疹,發病與某些食物敏感或接觸物有密切關係,常見的皮膚敏感有兩類,包括接觸外來物的刺激而引發肌膚的過敏,例金屬、塵螨和化學物質等致敏原。第二個原因是食物敏感所引發不同程度的皮膚敏感問題,而出現紅斑、乾燥和脫皮等狀況,痕癢之餘更會有抓到「一撻撻」的情況。

  1. 患處外形的不同

在皮疹的形態方面,皮膚敏感一般會在患處出現泛紅,甚至風圑,搔抓後會加劇。急性期的濕疹會出現紅疹、滲液和出血等情況,慢性濕疹則會出現角質層增厚,表面凹凸不平,不經搔抓亦會出現乾燥,甚至乾裂的情況。這些增生的角質層一但被抓脫,除了會出血外,更會出現滲液的情況。而且,濕疹可生於身體任何部位,例如耳、頭、面、手、臍部和小腿等地方,但卻對稱分佈,患者會感到非常痕癢,當用手搔癢時常引致皮膚糜爛、滲出瘡液甚至含濃,而且反覆發作,使皮膚表面變得粗糙,瘡痂隆起。

  1. 治療方法殊途同歸

皮膚問題主要與風、濕、熱三種邪氣有關,特別是濕邪,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證,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由於患者先天稟賦(即先天賦予的體質因素)不耐,脾胃受損,失其健運,濕熱內生,又兼受風邪,內外兩邪相搏,風濕熱邪浸淫肌膚所致。患者的體質一般屬於先天性脾胃虛弱型,當進食過量辛辣和蝦蟹海鮮等高刺激性的食物,又或於夏季大量進食生冷食物,以致濕毒困身,便容易引致脾臟運化失常,增加患上皮膚敏感的機會。

所以,戒口對皮膚問題的治療十分重要。皮膚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應禁食「發物」。「發物」是指能誘發皮膚病患者出疹,病情加重的食物,發物主要包括海鮮類、牛肉、甜食、辛辣及酒等食物。病者亦應避免各種刺激皮膚的因素,例如抓癢、用鹼性強的肥皂、沖涼液或過熱的水洗澡,另外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射患濕疹的地方及做出汗太多的運動等都會對濕疹有紓緩作用。

夏日涼鞋全攻略

撰文:註冊物理治療師方偉筠

每逢夏天,有不少人都紛紛穿上涼鞋,因為可以令雙足保持透氣涼爽,趕走悶熱感覺。雖然涼鞋已成為了一眾媽媽和小朋友的夏季恩物,不過家長們要注意選擇涼鞋時需要注意和考慮的地方。只要記著以下揀選涼鞋的小貼士,就能穿得舒適又健康!

全接足涼鞋 平均分散足底壓力

由於幼兒的足部仍處於發育階段,所以揀選涼鞋的時候更需要特別小心。約 4 歲以下的小朋友,他們的後跟尚未發育完成,建議穿著適合幼兒的涼鞋,特設中筒設計配合較硬後跟杯,穿著後較能穏定後足,有效保護後跟。

另外,家長可以為小朋友挑選一對「全接足涼鞋」,因為它採用了「壓力分散技術」,能平均分散足底壓力,令小朋友穿得格外舒適。其特設的「趾骨槽」設計,使小朋友步行時能穩定前足,加上溫和的「足弓承托」,能有效承托足弓,可避免足弓過分受壓而引起疲倦。而「後跟窩形設計」能增加後跟接觸面,令鞋子的後跟位置緊貼雙腳,平均分散足底壓力,有效紓緩扁平足後遺症,小朋友自然穿得舒適又健康!

「趾骨槽」設計 減少厚繭形成

除了小朋友外,其實家長選擇涼鞋時亦要多加留意。由於女士穿著涼鞋時,足部容易向前衝,結果長期的磨擦和受壓,令前掌容易形成厚繭。女裝的「全接足涼鞋」同時特設「趾骨槽」設計,步行時能穩定前足,減低足部向前衝的機會。

加上「蹠骨墊」承托橫足弓,能增加前掌接觸面,預防前掌過分受壓,減少厚繭形成。它同樣特設有「輕度足弓承托」,減少步行時足底筋膜過度拉扯,減輕腳部疲勞。再配合「後跟窩形」和「舒適軟墊設計」,有助平均分散足底壓力,不但能吸震卸力,更有效紓緩足底疲勞、前掌痛及後跟痛等問題。

健康護脊運動 大人小朋友都適合

撰文:Dr. Kong專業團隊註冊物理治療師方偉筠

家長要避免子女養成以下不良的姿勢,影響脊部發展:

當小朋友做功課時,應該避免側向一邊坐,因為這種姿勢容易令脊部左右用力不平均,引起脊柱側彎等脊部問題;同時亦應該保持頸部腰部挺直。

當小朋友使用電腦時,頸部亦不應過於向前傾看顯示屏,因為這樣會容易令頸部勞損。家長亦應提醒小朋友保持頸部及背部垂直,並選擇可調校高度和配備椅背及扶手的椅子,以承托背部手和手腕。另外,顯示屏亦需要置於不高於眼睛的位置。每使用電腦 30 分鐘,就應該作適量的休息。

當搬運地上重物時,應該避免向前彎腰搬運地上的物件。首先,作半蹲姿勢,須保持腰部挺直。然後,雙手拿著重物,使重物盡量靠近身體。最後,用大腿肌肉站起,腰部保持挺直。

伸展頸部運動 

功能:有助紓緩頸部肌肉之緊張

步驟:首先,頭部轉向左右兩邊,各維持 10 秒。

   然後,頭部向上下方向望,各維持 10 秒。

   接著,頭部側向左右兩邊,各維持 10 秒。

   整套動作每天重複 10 次。

伸展膞頭運動

功能:有助紓緩肩膞肌肉緊張

步驟:手放肩膞,手肘向前後方向各轉動 10 次。

伸展胸肌

功能:有助伸張胸前肌肉,改善寒背

步驟:緊握雙手在背後,盡量提高雙手,維持 10 秒。每天重複動作 10 次。

伸展腰背肌肉

功能:有助紓緩腰背肌肉緊張

步驟:首先雙手放在膝頭,然後向前彎腰,維持 10 秒,再慢慢回復站立姿勢。

   雙手撐腰,再向後彎腰,維持 10 秒,慢慢回復站立姿勢。

         整套動作每天重複 10 次。

伸展體側肌

功能:有助紓緩腰部體側肌緊張

步驟:首先雙手撐腰,腰部轉向左右兩邊,慢慢回復站立撐腰姿勢。

   每一個方向維持 10 秒。

          然後,舉起左手向右彎,維持 10 秒,再慢慢回復站立撐腰姿勢。

          舉起右手向左彎,維持 10 秒,慢慢回復站立撐腰姿勢。

          整套動作每天重複 10 次。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晚上失控

撰文:姚怡超中醫師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發展得好和快,就算未必能勝人一籌,也不要落後於人。在醫學上,有個情況在「病」和「生理」之間,令父母和孩子都感到十分困擾。這就是「小兒夜遺尿」。

小兒夜間遺尿本是生理發展的一個階段,但是如果到了 5 歲後仍然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排尿而尿床,這便是問題。小兒夜遺尿可分為兩種: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是病理性的原因,例如脊椎柱裂等,或發育遲緩等。而繼發性則指孩子原本已得到控制能力,但是後來因某些原因而失控。最常見的原因,是無原因的發展遲緩。

藥物、理療、生活 三方配合

在中醫角度而言,尿液的生成與多個臟腑有關。其病因多為腎氣不固、脾肺氣虛和肝經鬱熱。在臨床上,以腎氣不固為主。有別於成人的遺尿或小兒的繼發性遺尿,一般透過幾個月的治療,情況必會好轉。但是在治療上,必須配合藥物、理療和生活上配合。

中藥治療:以藥粉的桑螵蛸、益智仁、全櫻子、五味子、山藥、桑寄生為主

理療方法:針灸及按摩,以背部膀胱經和腎經為主

嚴格戒口:忌進食生冷食物和飲料,避免進一步傷害腎氣

食療:以合桃、茨實、淮山等佐膳或作甜品

睡前熱敷:每晚睡前可用熱敷背部膀胱經的腎俞穴,如果想效果更顯著,可用小茴香、白胡椒粒或花椒炒香炒熱後,再用布袋包裹熱敷。

原來,夜遺尿的情況並不罕見,而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完全康復。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順利過度這個階段。如果家長處理不當,有可能影響他們的自尊心。所以,請正式找醫生檢查清楚此情況,才可真正幫助孩子。

別讓孩子成為夫妻間的「第三者」

撰文:Aunty Anne 爸媽加油站

男女相遇、相知、相愛,然後共諧連理,組織屬於自己的家庭。夫妻承諾無論順逆都會一生愛護尊重對方,夫妻關係順理成章成為家庭的支柱,它是這個家庭的一切,是家庭的初心!

孩子的來臨,完美了家庭的組織,同時亦令情況變得繁複:由單一的夫妻二人關係,衍生出父母、父子和母子關係,若祖父母輩參與照顧,則如此類推。面對孩子的福祉,大家各有意見和立場,要磨合絕對不簡單。

大家只要細心想想便會明白,夫妻和父母雖然是同樣的兩個人,但這兩重身份其實是有著不同的需要和考量。幼兒的加入令夫妻二人戰戰兢兢地揹起父母這身份,雖然辛勞卻是甜蜜滿溢滿。幼兒嬌弱無力,父母親當然要加倍保護和疼愛,全神貫注地把焦點放在幼兒身上,這段時間無可避免地忽略了伴侶、甚至自己的需要,亦可以理解。

可是,父母在嬰幼兒時期撒出的全天候保護網,没有隨著孩子長大而適時退場,放手讓孩子闖蕩自己的人生路。現代家庭把孩子奉若神明,主宰著家庭的運作,父母的角色大大掩蓋了夫妻關係,夫妻從對方身上再也得不到期望以內的諒解和感激,關係漸漸轉淡,甚至越走越遠。夫妻關係轉差,第三者竟然是自己的孩子,實在諷刺。

更糟糕的是,和諧的家庭關係其實是孩子健康、快樂、正面成長的最重要元素。面對父母的不協調,孩子常常被捲進這股漩渦之中,為父母親平衡關係,分擔了不該屬於他們的情緒。孩子不懂得如何處理和釋放的這些憂慮,他們的情緒和行為都會出現問題,但父母卻只管叫孩子努力讀書,認為這是孩子的責任。孩子卻終日擔憂家不成家了,讀書又有何用!這正是現代家庭問題的寫照。

「親子更要親夫妻」,是為了貫徹地執行當日建構家庭時相知相愛的初衷。要知道孩子只是家庭的過客,終有一天要離巢,建立屬於自己的家,而夫妻倆最後只剩彼此,唯有好好珍惜老伴,無忘初衷,才可以走過高山低谷,相敬如賓走到老!

分類
家長園地

親子集郵

撰文: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作為父母的你,可以為孩子建立一種既環保又有意義的嗜好,同時是一種簡單方便的親子活動──集郵。

在辦公室工作的父母,每天都需要拆開很多不同的信件,而信件上大多會有郵票,雖然我們可能認為那些郵票是一文不值,但其實它們是免費的親子活動好材料。我們可以把辦公室內不同類型和大小的信封與郵票帶回家,讓孩子處理整個收集郵票的程序:

1. 首先將郵票從信封剪出

2. 然後把郵票浸在水中一段時間

3. 把郵票慢慢撕離,然後印乾

4. 最後待郵票乾透後,便可以放在郵票簿內。

在這個處理郵票的過程中,不但可以訓練子女的耐性和專注力,也能夠提升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還可以讓他們從中學習不同的資料,例如信封上不同國家地區的名稱、不同的地址;郵票上不同的銀碼和圖案設計等等,藉此發展子女的多元智能。

有些父母喜歡以獎品鼓勵子女,例如以玩具作為獎品,鼓勵子女溫習或用星星貼紙鼓勵子女努力完成功課。其實,郵票可以成為更有效的獎品,每當孩子完成某些指定的事情,便給他一張郵票作為獎品,而圖案愈美麗、款式愈罕有的郵票,就是愈有效的獎品。此舉不但可以減少物質泛濫對於子女的負面影響,而且郵票具有觀賞價值,又可以儲存很長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與子女一同觀賞郵票簿,作為親子的溝通工具。

另外,香港經常都會推出新的郵票,亦會定期推出不同主題的首日封,家長可以較相宜的價格換來很多不同款式、圖案及大小的郵票。如果家長到外地旅行或公幹,更可以搜集當地的郵票,特別是那些最便宜的郵票,例如在英國有價值一仙的郵票。家長也可以請身邊的親戚朋友和同事,假如有機會到外地公幹或旅行,可透過他們在世界各地搜集不同的郵票回來,經過不同的搜集渠道,給孩子的郵票款式便可以大大地擴闊。大家不妨一試這個有意義的獎勵計劃及親子活動!

暑假空白的日子

撰文:GLP 全力愛創辦人兼義務總幹事林何佩儀

不少父母都努力地把孩子的暑假安排得滿滿的,因為在父母眼中,暑假的時間若不學習就是荒廢光陰。而參加補習班、興趣班和夏令營,甚至出國遊學,都成為了例行公事。但一個沒有補習,也沒有才藝訓練的暑假,不知道是甚麼樣子呢?父母可以讓孩子們有一個真‧暑假嗎? 誰說給孩子一個不補習、不參加密密麻麻的課程的暑期,就一定少了學習的機會呢?《The Over-Scheduled Child》作者、美國學者羅森菲爾德 (Alvin Rosenfeld)就曾指出,給孩子保留足夠的空白時間,反而令他們有空間及機會找到及發展個人興趣。而許多重大的理論,也多半誕生在有機會空白的歲月,例如: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後無業,於是只好到專利局工作。工作就是整理奇怪發明的文件。他利用這段空白的時間不斷思考,終於發現了劃時代的觀點:相對論。又例如牛頓,由於當時倫敦黑死病大流行,所以他有整一年的時間在郊外避難,天天不找事做,躺在草坪上縱情思考。就是這樣,他看到了一顆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要是他一直在大都市倫敦,就看不到蘋果落下的瞬間!

因此,在暑假中留下空白的日子,孩子的思考模式才會突出,而當行程塞得滿滿時,有再好的頭腦也是枉然。請留一些時間給孩子,讓他自主分配他的時間,鼓勵他們在長長的空白與緩慢地思考和經驗人生,更不妨燃燒時間做點傻事。在這兩個月內,至少要向兩個親人說 30 次的「我愛你」,並每天給這兩個親人擁抱一次、連續3天不使用智能手機、聽一場音樂會或看一賽球賽。走到沙灘草地盡情玩、盡情跑、盡情叫一次,主動關心需要被關心的人,例如探訪附近的獨居長者、寫一封信鼓勵好久不見的同學或者家中的長輩等等。

讓我們的孩子體會不同的生活型態,過一個充實但不繁忙的暑假吧!

暑假開心去旅遊 除了玩樂外 還有甚麼?

暑假來了,不少家長會選擇利用這個漫長的假期和小朋友離港旅遊,既可共聚天倫、還能舒展身心。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有的會說,旅遊還可讓小朋友增廣見聞。的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假如小朋友有親身體驗,相信對所學知識能有較深刻的了解。例如,當小朋友學到「萬里長城」時,如能到該處走一趟,相信更能感受到這個建築工程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我在選擇旅行地點時,也會考慮會否與女兒的學習內容相配合。例如,在她學到不同種類的動物時,我會在旅行中加入動物園作參觀景點,讓她能親身接觸不同的動物,這總比單從書本或電視認識好得多。

我很重視去旅行的數天時間,主要原因是在旅行的數天,我和女兒有一段較長的朝夕相處時間,只要用心觀察,你會對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我女兒還小的時候,我會在旅遊時特別關注女兒的以下事情:

(1)    孩子與陌生人相處的表現 在旅行期間,小孩會接觸到不同的陌生人,她的表現是怎樣呢?面對陌生的長輩,她會否主動跟人打招呼呢?能否有禮貌及得體地回答長輩的提問呢?面對同齡的小朋友,會否主動一起玩耍呢?如何處理當中可能發生的爭執呢?我喜歡從旁觀察,然後到晚上,我會跟女兒分享及讚賞她當天良好的表現,並鼓勵她明天哪些地方可做得更好。

(2)    孩子的自理能力

由於旅行的時間較為充裕,不需要和時間賽跑,這時你可以藉此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我會安排女兒攜帶一個屬於她的小旅行箱,由她自行管理內裡的個人物品。我則從旁觀察,孩子能否妥善地處理她的個人用品,以及離開酒店或出發到另一個景點前,她能否把自己的物品收拾得妥妥當當。在有需要時,我會適時提點或從旁協助。

其實,要培養孩子們的品格和自理能力,並不一定需要乘搭飛機到外地旅遊。我想强調的是,品德培育並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一味的說教只會帶來反效果,因此品德培育應透過日常生活實踐出來。事實上,只要有充足的相處時間、多些陪伴子女,多些細心觀察子女的日常表現,在有需要時作出提點或協助,就算只是到郊外走走,也不難達到以上目的。

孩子是個打人小惡霸?

撰文: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姑娘

無論是爭玩具、遊戲中輸掉和排隊爭先恐後……每當遇上不如意,常見孩子會用推撞打人的方式去處理問題,這亦是父母常感頭痛的事 ─ 為甚麼孩子是個打人小惡霸呢?

  1. 情緒和行為混為一談?

「你不可以嬲就發脾氣打人!」孩子因為出現情緒 -「嬲」,所以出現發洩行為 -「打人」。然而,父母可以禁止孩子的打人行為,但不能禁止他有「嬲」的情緒,孩子更不會因父母禁制「嬲」,而把情緒即時緩和過來。父母要教導孩子情緒和行為須分開處理 -「我明白弟弟拿走你的玩具,所以你很嬲,但你不可打人!」

  1. A餐無益不要吃!

「你不可打弟弟,總之不可打弟弟啦。」父母只叫孩子不要吃A餐,因為吃了會痴肥無益,但又沒有給他B、C、D餐的選擇,如弟弟再次取走他的玩具,十居其九,他仍會繼續吃A餐。父母聲嘶力歇地叫孩子不可打弟弟(A餐),跟著應該提供選擇 - 「不可打人,如果弟弟取走你的玩具,你可以告訴他:『玩具是我的,我玩完才給你』(B餐),亦可以請媽媽評理(C餐),或者讓給弟弟先玩 (D餐)……」

  • 孩子絕對會接受挑戰!

「你試下再打弟弟,信不信我以後不要你?」父母意圖用恐嚇方式來鎮壓孩子打人行為,許多時候會適得其反,因為現代的孩子絕對會接受挑戰的!孩子會記恨父母和弟弟,會伺機出拳,再次攻擊弟弟。父母說過如他再犯會不要他,不論會否言出必行,親子關係已陷於僵局。其實,父母只是一心希望孩子做出好行為,應該直截了當地說出要求:「請你停手!」

  • 孩子打我,不痛,我能忍受?

無論孩子如何生氣或不滿,當他做出傷人、傷己和破壞性行為,父母必須即時制止。假若平日孩子慣性不開心的時候,就打人洩憤,由於力度不大,大人又能承受痛楚,所以不被阻止,孩子便會誤以為攻擊他人是沒有問題的。父母有責任即時制止及清楚表明,孩子的打人行動是不被接納的。

其實,孩子不是天生的小惡霸,他在成長過程中,身邊的人在陪伴他的同時,又悉心教導他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孩子才能發展成熟,獨立成材。

愛在家內暖

撰文:教育專家張作芳校長

不知道大家曾否聽過某電視劇集的主題曲 「擁抱愛」?本人很喜歡其中的數句歌詞,寥寥數字就帶出了「家」的特性:家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如你的『後盾』,在你「困倦」時,家的大門總會為你打開。當中提到的「愛」,便是那份由你出生那一刻便已注定,血濃於水的親情。的而且確,有甚麼比親情來得更重要呢?當你失意的時候,家人會為你分憂,願意聆聽你的傾訴,陪伴你一同渡過難關;當你生病的時候,家人願意無條件地照顧你;在你學業或事業有成時,他們會打從心底裡高興,為你的成就感到驕傲。這種「愛」並不是金錢能換到的。

我校今年以「家庭」為主題,期望能使家長及同學明白親情的可貴。可惜,這份愛或許來得太易,自出世便擁有,因此有些人未懂得珍惜。有時候,從報章可見,一些青少年寧可在街上流連,也不願意回家;一些家庭終日爭吵,家彷彿變成了一個戰場;一些人甚至會為了瑣事而與家人動武,導致血案發生。以上列舉的只是冰山一角的例子,有時我會想,好好的一個家變成這樣,實在令人惋惜。

在家中應多說的三句話

如何才能建立和諧的家庭呢?教宗方濟各在談論家庭時曾提出「家庭生活三語」,即在家中應多說的三句話,分別是「謝謝」、「請問」及「對不起」。「謝謝」代表對家人感恩。很多時候,子女自小便被父母照顧,覺得一切理所當然。試想想,父母是否必須要為你準備早、午、晚三餐呢?是誰為你清洗衣服鞋襪,讓你有一個衛生條件較佳的生活環境呢?當你生病的時候,是誰衣不解帶地照顧你,晚上也起牀餵喂你吃藥呢?同學們,在父母照顧你的同時,不妨多說聲「謝謝」,有空時也可幫忙父母做家務,分擔他們的工作。事實上,當子女為父母完成家務後,父母也可向他們說句「謝謝」。現今社會,長輩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已不合時宜。要知道,各人在建立和諧的家庭上也有責任,不要認為某些工作必然是某家庭成員的責任。得到別人的幫助,就算是家人,也可說句「謝謝」。

「請問」代表對家人的尊重,對人有禮貌的表現。或許有人認為,既然是一家人,說話不用太客氣,應有話直說即可。事實上,「請問」不只叫我們說話客氣,而是提醒我們,說話內容要顧及家人的感受。有時候,人往往會為一些瑣事而鬧得面紅耳赤,認為凡事應據理力爭,就算對家人也應如此。但這樣做真的值得嗎?正如廣告所說:「贏了場交,輸了個家。」即使親如家人,還是慎言一點較好。

至於「對不起」,則代表求家人原諒。做錯了事,當然要有承擔的勇氣,向曾傷害的人說句「對不起」,是理所當然之事。同時,「對不起」也代表了與家人修補關係的契機。有時候,對錯是很難用三言兩語判斷的。又或者,事情根本就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大家的價值觀不同而已,偏偏很多時候,爭執就是由此而起。假如大家各不相讓,關係便會鬧得很僵。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放下身段不代表要你屈服,也不是要你向事情妥協,反而是製造一個新的機遇,把問題以更好的方式解決。

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視「家庭」的概念。天主說:「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造一個與他相稱的助手。」(創世紀 2:18),天主安排我們在不同的團體中成長,而成長的第一個團體就是我們的家;至於孔子非常重視孝悌,認為它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各位,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多實踐「家庭生活三語」,共建和諧美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