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抗疫在家時間多 親子衝突要處理

疫情關係,一家人在家的時間大增,所面對的衝突都自然變多。尤其當孩子在家學習,日常上課的樣子原形畢露,不少家長都氣上心頭。但若家長忍不住破口大罵,便容易影響親子關係,更對孩子的情緒造成負面影響。但當遇上衝突時,家長可以如何做呢?

  1. Timeout冷靜區

    當家長與子女發生衝突,或當子女發脾氣時,可以在家裡設一個Timeout冷靜區,讓孩子站在一邊冷靜自己,家長同樣可以離開衝突現場,讓情緒冷靜下來,以免激動下說出傷害性的說話。
  2. 聆聽及糾正

    當冷靜過後,家長可細心聆聽子女發脾氣的原因,或做錯事的因由,再慢慢解釋及糾正其不當的行為。在疫情下,小朋友長時間困在家中,情緒也會受影響,或因為悶而做出一些行為,以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家長可以安排一些在家小活動,讓小朋友在家也能放電,例如一起玩遊戲、做手工、做甜品及做簡單家務等。

3. 放大正確行為

小朋友做錯了,固然要糾正。但當他做對了或表現好時,可以多讚賞及鼓勵他,讓他知道這是正確的行為。家長亦可獎勵小朋友「話事權」,例如晚餐可以選擇吃甚麼等。為了獲讚賞,便會更積極地做好。

4. 多溝通,多陪伴

若家長發現小朋友愈來愈容易發脾氣,或經常「扭計」,這可能是情緒受影響的警號。家長可鼓勵小朋友多表達自己的感受,或以文字或畫畫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家長要兼顧工作、家務和孩子,一定不容易,但也要抽時間陪伴孩子,爭取這段在家的時間,維繫親子感情。

這段時間,大家都過得不容易,一家人互相扶持,互相關心,無論甚麼難關都能度過。



在家也可以令孩子愛上學習

撰文: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心理諮詢師程衛強先生

疫情不斷肆虐下,幼稚園學生錯過了不少上學時光,在家如何能夠令孩子愛上學習呢?香港有一種普遍現象,就是相當重視學術成績,不單是父母們有如此的心態,甚至連學校也有類似現象。由幼稚園低班開始,孩子便需要執筆寫字和交功課。在孩子需要交功課的時候,也許會影響到親子關係。
不少家長都害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筆者也是一名父親,少不免會擔心孩子跟不上進度。所以,筆者會經常提醒自己,幼稚園的教育,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讓孩子愛上學習。如果孩子每天做功課的時候,父母們也需要「嚴刑峻法」,孩子則「以淚洗面」,我想,他大概不會喜歡學習吧?
筆者的孩子今年開始唸幼稚園低班了,也開始需要「交功課」,問題也就慢慢地浮現了,不是馬虎了事,就是對著功課發呆,再不就是名正言順地「罷工」!
筆者明白家長們面對如斯情況,有情緒亦是很難避免的。當然,筆者也試過有情緒的時候,但我明白到,我愈有情緒,孩子對功課(甚至對我)便會愈反感。如果我容許情況惡化下去,可能每天也需要「武力鎮壓」,孩子才可以完成作業。所以,筆者會很小心處理自己的情緒,才能令孩子愛上學習。
父母要對情緒更敏感
首先,父母們要有很強的觀察力。當筆者發現自己的情緒來襲時,我會先告訴太太,由她對孩子作出指導,而我則「逃離現場」,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一下。所以,我們一般都不會一起指導孩子作業,否則兩個大人的情緒加起來,對孩子而言可以是一個災難性事件。如果只得你對孩子指導功課,在你的情緒來襲時,也請先抽離一下,洗個面,再想想有甚麼其他的辦法可以引導孩子。
活用功課當遊戲
其次,要讓功課變得有趣。記得孩子在唸學前班時,學校已經派發字卡,希望孩子回家認認字。雖然不需要考試,但筆者也希望為孩子建立良好的溫習習慣。初時,他是很樂意認字的,但他逐漸發現認字很悶,開始抗拒。於是,筆者用字卡跟他玩遊戲,例如我們看到那些英文字,就要鬥快串出來並唸出該字,例如「A‧P‧P‧L‧E;Apple」,最先完成的便可以得到該字卡,最後最多字卡的便勝出,得到獎勵(可用稱讚、遊戲、公園時間和故事時間等作獎勵)。當然,父母要懂得「讓」孩子,也需要定時改變玩法,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不會感到沒趣。又例如他在學習寫字的時候,我也會拿一張白紙,在他旁邊一起寫,實行「鬥快又鬥靚」,孩子在競爭之下,變得積極。小兒就是這樣,喜歡比賽和勝利的感覺。有時候,我見他消極了,便會勝出並在他面前耀武揚威一番(我並不是嘲笑他失敗,只是吹牛自己如何努力),當他見到筆者這樣得意,他又會重新振作起來。
了解孩子的個性 改變不同方法
當然,並非每個孩子都喜歡比賽。要孩子愛上學習,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個性,作出修正。其他有效的方法,包括把作業分成細小的部分,完成一定的進度便作出稱讚或獎勵。各位父母也可以利用「好行為記錄表」,例如連續一定的天數有好的行為,便得到一定的獎勵,當然父母需與孩子一同定立規則;父母亦應該不定期就孩子的良好行為,給予驚喜性的獎勵。
另外,父母也可以借「小老師」的遊戲,向孩子「請教」,當他「教導」你的過程中,其實已正在複習了。最後,父母也應該多與學校溝通,了解孩子的個性及強弱項,從而進行引導。總之,你愈多方法,便愈容易引導孩子!要記著,孩子跑的是馬拉松,首100米其實只是整個賽段的起跑點,尤其幼稚園、小學為甚,如果能培養孩子愛學習的情操,比起他們能夠背誦幾千個生字來得更有意義。

分類
家長園地

在家上學無法專注 有趣活動助提升專注力

撰文: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
   言語治療師 李文傑

小朋友在家上學,發現他上課完全無法坐定定,專注力很低,很容易便分心,又常常忘東忘西。家長自然會感到十分氣忿,但家長應要多加留意小朋友有沒有其他徵狀,如逃避工作、說個不停或不能遵守規定等,可能是出現專注力缺失過動症。
我們現在先進行一個簡單的心理測驗,假如上天讓你選擇一種超能力賦予你的孩子,你可以從以下10項超能力當中選取一項:超強讀心能力、超強記憶能力、超強觀察能力、超強社交能力、超強創作能力、超強語言能力、起強分析能力、超強運動能力和超強專注能力,你會選擇哪一項呢?

請你花不多於二十秒時間思考,然後才繼續閱讀以下文字。在衆多超能力中,家長的確不容易選擇吧!無論你爲子女選擇的是哪一種超能力,都證明了你希望你子女有出色的一面。當你在上一分鐘閱讀以上文字的時候,其實你的專注力已經在發揮作用,你必需集中用眼睛觀看電腦或電話屏幕上顯示的文字訊息,並忽略其他無關的資訊,例如屏幕以外看到的事物和旁邊聽到的噪音。如果你剛才發揮了高度的專注和觀察力,可能你還會發現筆者把第七種超能力打錯成「起強」,而且以上只有 9 項超能力而非 10 項。專注力是大腦認知活動之中的一項能力,對學習極其重要。專注力是指在適當
時候對某一重要事物所保持的集中性,並包括對無關事物所進行的忽略性。專注力故然不是甚麼特別技能,但如若欠缺它則萬萬不能,尤其是對於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小朋友。學習新事物涉及多重認知步驟:大腦需要把種種資訊吸收,繼而進行分析,最後把經處理過後的資料寫入長期記憶中。而專注力正是這些認知活動的前設,假如專注力不足,學習任何東西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
功。
專注力缺失過動症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很多家長可能也會有以下的疑問:「怎樣才算是專注力不足呢?專注力不足是否等同患上專注力缺失過動症呢?」根據《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專注力缺失過動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分別是專注力缺失(inattention)和過動衝(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而這兩大症狀可同時出現或分別出現。
大部分專注力缺失過動症的患者,都是在小學階段起才被發現,因爲自小學開始,患者的症狀更容易被察覺。患有專注力缺失過動症的兒童在很年幼時或已有跡可尋,而一些較爲明顯的專注力缺失過動症個案,在 4 歳至 6 歳之間已經能夠被診斷。如家長懷疑孩子患上專注力缺失過動症,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對於兒童,若果符合以下六項或更多的症狀,持續半年或以上,且出現於兩個或以上的場合並影響正常活動,就可能是屬於專注力缺失(inattention):

  1. 經常在學校功課或其他活動對細節不留心
  2. 經常於做功課或遊戲時不能持續專心
  3. 經常像聽不到別人對他說話
  4. 經常不能遵守規則,並且不能完成學校或家中的任務
  5. 經常於組織工作和活動時出現困難
  6. 經常逃避需要長時間專注的工作
  7. 經常遺失在工作和活動時需要的東西
  8. 經常容易分心
  9. 經常於日常活動中表現出健忘

另外,如果符合以下 6 項或更多的症狀,持續半年或以上,且出現於兩個或以上的場合並影響正常活動,就可能是屬於過動衝動(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

  1. 經常坐臥不安,手或腳在動來動去
  2. 經常在要求坐下的情況下離開座位
  3. 經常過分地跑來跑去或爬來爬去
  4. 經常不能安靜地進行或參於休閒活動
  5. 經常持續精力旺盛
  6. 經常說個不停
  7. 經常於問題未說完之前搶着回答
  8. 經常於輪候性活動中不能耐心等待
  9. 經常干擾他人

專注力語言能力提升方法
專注力與多種能力相輔相成,當中包括語言能力。因此,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可能會出現語言問題。即使孩子沒有明顯的專注力不足問題,提升專注力依然對其於語言或其他學習活動有所幫助。
其實有很多簡單有趣的活動能有效增強孩子的專注力,例如在找不同遊戲中,小朋友需要在兩幅相類似的圖畫中尋找不同之處。此遊戲要求小朋友高度集中地,用眼睛不斷來回望向兩幅圖畫,仔細分析當中的相異之處,並忽略圖畫中的相同處,以及忽略圖畫以外的視覺或聽覺干擾。而且,遊戲難度更可隨小朋友的能力增加或減少。除此之外,砌圖遊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砌圖遊戲中,小朋友也需要集中地運用視覺觀察和分析拼圖塊,以及忽略拼圖以外的視覺或聽覺干擾。適度並有步驟性地透過需要專注力的遊戲,可以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
只要於需要專注力的遊戲之中,加入一些語言表達的元素,便可以在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之餘,同時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於以上提到的找不同遊戲中,家長可鼓勵小朋友一邊玩,一邊用不同的句式來形容兩幅圖畫之間不同的地方,例如:「左邊圖畫的蘋果是紅色,右邊圖畫的蘋果是綠色。」如果小朋友的答案過分簡單,家長可運用重建句子的方式,讓小朋友耳濡目染地學習適當的句式。
同樣地,於需要專注力的遊戲之中,加入一些語言理解的元素,便可以同時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例如家長首先可以在一張白紙上任意地畫上 5 顆星星和 5 個圓形,然後發出指令:「替所有星星加上笑臉!」或「替所有圓形加上眼睛!」等等,如此類推。在此等遊戲中,小朋友需要集中地運用聽覺吸收、理解發施號令者的訊息,繼而集中地運用視覺找出正確的圖形並加上圖案,過程中需忽略目標圖形以外的視覺干擾或指令以外的聽覺干擾。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如家長懷疑孩子患上專注力缺失過動症,一般可尋求專業的兒科醫生、兒童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或教育心理學家作出評估。如果小朋友在學習上出現明顯問題時,醫生或心理學家也會按需要轉介個案至職業治療師或言語治療師,作進一步評估及治療。

子女不是機器 在家開啟親子對話

撰文:家庭動力創辦人及行政總監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兒童遊戲治療師吳綺琴

疫情下,父母與孩子一同在家抗疫,看到子女日常上課的模樣,總難忍訓話不斷。親子間的對話變得只剩下「做完功課了嗎?給我檢查看。」「應該要停了,不要再打機了!」「不准再看電視,應該要去睡覺了!」。但孩子不是機器,不能按著你的要求過人生。家長們一起試試趁一起在家的機會,開啟親子對話吧!
生活在都市的人,都好像忘記了自己是一個人,以為每個人都是一部冷冰冰,沒有情緒反應的機器!忘了自己是一個人,會有甚麼的後果呢?若父母也忘記了孩子是一個人,孩子會有一個怎樣的人生?
如果是一部機器,設計師在設計上當然會因應自己的需要,令機器的表現達到自己的目標。機器沒有生命,但設計師會絞盡腦汁,用高端科技為機器設計與改良,務求機器的表現盡善盡美。
所以設計師不需要與機器對話,不需要問機器累不累,不需要問它願不願意 ─只要設計師覺得是好的,就會動工,加諸於機器身上。這樣合理嗎?很合理吧,並無不妥啊。當機器的表現傲視群雄時,人們會對機器愛不釋手,同時感謝讚嘆背後偉大的設計師。
但是,很多父母在教養子女的模式上,與設計師設計一部機器差不多。父母對人生希望達成的願望,都想要子女達成,所以為子女「設計」一條成功路,在學業及不同領域中,爭取卓越成就 。當表現不如理想時,父母會絞盡腦汁,「改良」孩子,去參加禮儀班、社交班、中英數補習班、記憶班、音樂班和游泳班等等。

父母會與孩子會有親子對話嗎?會的,但多數是那幾句,而且對話隨著孩子年紀漸長,會漸漸消失,就沒有對話了。
父母會問孩子累不累嗎?很少聽到。只是時常聽到父母説自己很累,或帶孩子很累。
父母會問孩子願不願意嗎?有時父母也很民主,會問孩子意願。但無知的孩子說了「我願意」後,就後果嚴重。因為父母隨之想孩子達到頂峰,如果中間半途而廢,就是「沒毅力」、「沒恆心」。結果,孩子達了標,父母贏了掌聲,孩子就不再繼續了。
最後,我們的孩子所得到的人生,就如一部機器,沒有自主能力,也不知道何謂「自己的人生」。
與其不斷要求孩子過你要求的生活,倒不如爭取這段在家抗疫的時間,好好關心子女,開啟親子對話,促進親子關係。

如何讓孩子正向樂觀地面對失敗?

撰文: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及培訓總監
   關顯彬先生

很多情況下,給孩子帶來最大的打擊往往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挫敗的理解。例如孩子沒被選上代表學校參加校際比賽,他們一般想到的原因可能是能力不及同學。但其實背後或許還有其他原因,可能老師擔心他弄傷了,就不能代表學校參加其他更重要的比賽。這樣做不是教孩子逃避責任,而是有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導致失敗的確實是他們自身的因素。父母必須提醒孩子,任何人開始做一件事時往往都會有困難。父母應該勉勵孩子堅持到底,不必把盡善盡美的要求看得過重。不要迫不及待地為孩子提供幫助,讓他們自己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迎接挑戰。例如孩子學寫毛筆字有困難,可以先讓他臨摹。
作為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面對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從而產生抗逆力。這時,父母要及時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只要勇敢一點就能做好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樣做。父母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同時,教育孩子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抗逆力。

人生中,沒有人可以長久不敗,像中國「欄王」劉翔亦曾經在倫敦奧運會中失手,只有勇於面對失敗的人,才有機會再次展現成功的笑容。父母都要懂得教育孩子勇敢面對失敗,因為沒有人一生都是平步青雲的。我們從小明白「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道理,所以正視失敗沒甚麼可怕。但如果細察我們對這句話的認識,重點應該放在「成功」,而非「失敗」,以致於我們對失敗的認同還是有條件的。當失敗不能保證未來的成功時,失敗恐怕還是一種羞恥與罪惡。因此,父母必須好好弄清楚,自己究竟在教導孩子面對失敗,還是逃避失敗呢!

冰壺運動與培育孩子

撰文:激活英文小學羅煦鈞校長

冬季奧運剛剛完結,大家有沒有看冰壺比賽呢? 其實冰壺比賽就如我們培育孩子一樣,我們當然想「石壺」走得更遠,但也不能總強求「石壺」向前進,只能當中不斷努力, 陪著孩子走更遠的路。冰壺是一項相對冷門的運動,維基百科這樣介紹的:「冰壺(Curling)又稱為「冰上溜石」,有時也稱為「冰球」,但容易與冰上曲棍球混淆。進行冰壺比賽時,一名運動員會小心地將「石壺」在冰面上向前推,撞向對方的「石壺」。但要一下子便準確地將對方的「石壺」撞開,而自己的留在正確的位置並不容易,過程需要兩名隊友的配合。這些隊友會拿著長刷子,在滑動的「石壺」附近用力地刷,使部分冰面變得更滑,使「石壺」滑得更遠,同時這亦可以影響「石壺」滑行的軌跡,引導「石壺」到達目標。過程中,當然不可以直接用那些長刷子去撥動「石壺」。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對孩子總有某些期望,在心目中有我們希望孩子達到某些目標。雖然說讓孩子自由發展不是絕對的,但孩子成長的速度和軌跡有一定規律,我們要協助他們順利成長和要讓他們有最大的發展,便不能違反這些規律。例如學寫字時要配合o他們小肌肉的發展,學語文適宜由聽和講開始,然後才是閱讀和寫作。我們教導小朋友,就像選手在冰壺行進中不斷努力,但又不能勉強冰壺前進的速度和方向。當然,我們培育孩子的目標,可能要十幾年或者幾十年才能達到,而人也比「石壺」複雜,影響小朋友成長的因素也更多,所以我們也要比冰壺運動的選手看得更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陪著他們走的路也更長。

筆者將冰壺運動與教導小朋友聯想起來,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就像那些用刷子令「石壺」到達目標的運動員一樣,心中既有目標,又不能強求「石壺」的前進。另一方面,運動員的著緊和忙碌,不也像我們家長和老師一樣嗎?還有,運動員放手讓「石壺」前行時,那帶著擔心和期待的眼神,太像小朋友參加入學面試時,我們所見到家長的眼神了。

丟棄自卑感 4招建立孩子自信

撰文: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及培訓總監
   關顯彬先生

家長總希望孩子能成為樂觀正向,又有自信的人。但今時今日,心理上充滿自卑感的孩子愈來愈多,為人父母的應當如何面對呢? 其實要建立孩子自信,可參考以下4個方法。

  1. 查明因由 對症下藥
    孩子的自卑感很多不是來自天生,卻是成年人的教導不得法所造成的。有心理學家指出,不少中小學生自我意識薄弱,常常把成年人對自己的看法來評價自己,即使有了獨立的見解,往往也比較片面。因此,在這個時期,如果老師和父母對孩子的能力評估不當,就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感。而且,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諸多批評,整天在嘮叨過不停,這種過度的評價也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還有的孩子因學習成績不好或身體健康欠佳,都會產生自卑感,所以當孩子產生自卑感時,一定要首先分析是哪種原因所造成。
  2. 要求要合宜 評價要合理
    當父母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時,必須要了解他的能力和水準,提出恰當的要求,並給予合理的評價。例如有些孩子考試通通都不及格,父母可以先行要求他們爭取某科及格,如果孩子達到了要求,父母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再提出進一步的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擔心孩子有反覆的情況,不要操之過急,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精神,耐心分析孩子反覆的原因,鼓勵孩子全力以赴。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看到自己在循序漸進,看到自己經過努力取得的成績,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
  3. 擴闊眼光 增長見識
    當有自卑感的孩子與他們相若的知識貧乏和見識短淺有關,年齡相仿的孩子聚在一起時,有的談天說地,講得繪聲繪色;有的卻一無所知,無言以對,無見識的孩子和別人一比,很自然地會感到自卑。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其眼界,提高他們的各種能力。父母可以指導孩子閱讀,帶孩子參觀遊覽等,讓孩子同樣感到自己有了知識,有了能力,甚至不比別人差,這樣他們就會逐漸消除內心的自卑感。
  4. 施妙法 予鼓勵
    父母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例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應體諒孩子的心情,設身處地,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以理性制定措施,而不能再感情用事,一味諷刺、挖苦、指責和埋怨。批評對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成效不大,相反地,表揚和鼓勵倒常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因此,孩子有了進步,父母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孩子出了問題,父母也要對其中的積極面給予肯定。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重建信心,從而克服困難,而且更可以增進兩代情,可謂一舉兩得。

幼兒發脾氣點算好?6招助幼兒控制情緒

撰文: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心理諮詢師程衛強先生

「喜怒哀樂」 是每個人都有情緒,幼兒也不例外。疫情下,父母在家工作,長

時間與子女相處,自然也會面對幼兒發脾氣的一刻。我們要明白孩子能夠表達

憤怒的情緒,對孩子發展自主性極為重要。當孩子踏入幼兒期時(約 2 至 3 歲

),當中的發展危機(Developmental Crisis) 正是「自主性發展」和「羞

恥及懷疑」(Autonomy vs. Shame & Doubt)。我們應該處理的,是孩子因

情緒而作出的行為,而非禁止、甚至否定孩子的情緒。要協助幼兒控制情緒,

可參考以下六招。

模仿父母表達憤怒

另外,憤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不但幼兒發脾氣,父母也有。當孩子嘗試表達

其憤怒的情緒時,他們會以父母為一個模仿的對象。當父母對孩子憤怒,或父

母之間爭吵等,孩子會以此等行為作為表達及控制情緒的重要參考

(Bandura, 1977)。父母之間的爭吵、惡意嘲諷、甚至暴力,都會提升孩子

對憤怒的敏感性,並干擾了孩子的正常發展(Cummings, Pellegrini,

Notarius, & Cummings, 1989)。因此,想減少幼兒發脾氣,幼兒控制情

緒,協助父母得先留意自己的相處之道。

見招拆招 6招助幼兒掌控情緒

還有甚麼方法可以協助幼兒控制情緒和減少憤怒的強度呢?Berkowitz 及

Thompson 有以下建議(Berkowitz, 1973; Thompson, 1990):


1. 忽略有冒犯性的行為:

若幼兒發脾氣的行為目的是希望得到某樣特定物件(如玩具),父母不

應因為孩子的行為而給予滿足,也不需要因其行為而給予責罰,只需要

不作回應便可以了。

2. 情緒角的使用:

在家中設一安靜、沒有任何刺激或吸引的地方,作為讓孩子安靜的區域

,當幼兒發脾氣,或作出不恰當行為後,可以安排孩子在情緒角安靜一

下。這未必等如責備,而是讓孩子的情緒可以舒緩,情況就如便急需要

上廁所一樣,這只是一個正常的需要。如果運用恰當,當孩子日後有情

緒時,可能自然的就會跑到情緒角去舒緩一下,有助幼兒控制情緒。

3. 喚醒與憤怒不相容的情緒,特別如對受害者的同情心;

4. 減少接觸可能會觸動幼兒發脾氣的情況或事物:當孩子未完全建立一個

自我控制的能力前,減少幼兒發脾氣的機會,也即等同減少了父母與子

女之間的衝突;


5. 解釋其行為的後果;


6. 審視引起幼兒發脾氣的起因。

(DevelopmentThrough Life, Barbara M. Newman, Philip R. Newman, Wadsworth,

上述的方案,針對不同的情況,如孩子因憤怒而對他人作出暴力行為,父母可

以專注於解釋後果及喚起其對受害者的同情心;如因想得到某物件而發脾氣,

父母可以忽略他的負面行為等等。

其次,上述的方案可以組合使用,例如當孩子在情緒平復了,父母可以再向他

解釋後果。最後,當然要視乎孩子的能力而選擇處理方案,舉例說,孩子還未

會說話,你卻花上 10 分鐘向他解釋後果,似乎只會增加相方之間的衝突。

當父母決定了每一個情況的應對策略後,最重要的是一致性。簡單而言,一致

性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其一,同樣的行為都會使用同樣的方案,不會這次使用

忽略策略,下次卻使用責罵,容易令孩子混淆。其次,每一名照顧者都會使用

同樣的方案,從而加強向孩子表明「這行為是不恰當的」這個訊息。

為人父母壓力大 焦慮要及時處理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黃俊賢

作為父母,既要面對工作,亦要照顧家庭。在巨大的壓力下,很容易出現焦慮

。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正常反應,當我們生命受到威脅時,適當的焦慮可以保障

我們人身安全。不過如果過度擔心,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的反應,例如心

跳加速、胃痛、肌肉繃緊、呼吸急速、頭痛、手震、出汗或經常上廁所等。如

果沒有及時處理,可以引致更嚴重的情緒問題,亦會影響家庭關係。

以下有三種方法可以減少焦慮症狀,首先是呼吸放鬆練習,使用腹式呼吸。用

鼻慢慢地吸氣,持續4秒,腹部要漲起,維持2秒,再用嘴慢慢地呼氣,持續4

秒,然後暫停2秒後,重複整個過程5至10次。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日常生活用眼多 大人小朋友同做眼睛操

資料來源:趙仕祥中醫師

現在的小朋友很多時候都會看電腦、電話或讀書也十分用神,這樣會很傷害眼

睛,有一些穴位按摩能幫助小朋友舒緩眼睛。

第一個介紹的穴位是攢竹穴,在兩條眼眉的最前端,向下大約半吋的位置,大

約是眼眶最角的位置。另一個穴位就叫睛明穴,在兩隻眼睛中間鼻樑位置的旁

邊,就是兩隻眼的前端。第三個穴位是四白穴,在眼下面大約1吋左右,大約是

兩隻手指位隔著的地方。它就在顴骨位前邊,我們摸的時候,在眼下的地方會

有少許凹陷,這個就是四白穴。最後一個穴位是絲竹空穴位,在眼眉最端的位

置。這四個穴位都可以幫助得到疏風清熱和明目。

我們知道穴位位置後,要怎樣按摩眼部呢?

首先第一個穴位,我們就會用攢竹穴。我們就會用四隻手指按住眼眉,然後用

姆指按住攢竹穴。攢竹穴就在眼眉最前端的位置,然後在眼眶角的凹陷處。我

們按住他,兩隻手指,互相正反方向轉64下。

第二個穴位就是睛明穴,在眼頭前面這個位置和鼻樑之間。我們將兩隻手指

輕輕捏著鼻樑,然後我們可以向下向上地慢慢按摩,同樣做64下。

第三個穴位是四白穴,在我們臉上顴骨內邊的這個平面,其實實際觸摸內裡面

其實是一個凹陷位。我們用兩隻手指隔著鼻樑,便可以摸到這個穴位,輕輕按

裡面,你會感覺到酸軟。按著之後,亦都可以轉64下。

第四個穴位便是絲竹空穴,我們可用兩隻姆指先按住兩邊的太陽穴,然後我們

由攢竹穴開始,從上邊掃至絲竹空穴,然後再跟著在攢竹穴下邊、眼的下邊,

掃至絲竹空穴,這樣為之1次,同樣做64下。

這樣按摩了這四個穴位後,可以消除眼睛疲勞外,還可以幫助眼睛的血氣循環

,可以預防近視等眼疾。當我們做眼睛操時,記得是全程閉起雙眼,然後做完

眼睛操後,還要閉起雙眼休息2至5分鐘。每一個穴位我們是大約按64下,為何

要按64下?因為在中醫角度八八六十四,我們稱為是八八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