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分類
家長園地

疫情長時間戴口罩
如何讓孩子學會「睇人眉頭眼額」?

admin

撰文: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
   高級言語治療師 蕭以嵐

在日常與他人社交互動中,我們除了觀察他人的行為外,也會對他人的行為作「解釋」及「預測」。心智理論 (Theory of mind) 是推論或代入他人心智狀態的能力,例如代入他人的想法、信念、慾望和意圖等,運用此能力去解釋他人的想法、知覺及預測他們的行為。心智理論可細分成「情緒辨識」、「信念」和「假裝性遊戲」。

兒童心智理論的發展時期,大約是從 3 到 7 歲。但 3 歲之前,孩子要先掌握以下技巧才能有效地發展心智理論能力:

1. 留意身邊人們的行為及加以模仿
2. 辨認他人的情緒並運用詞語表達(例如:開心、傷心、嬲、驚)
3. 能參與假裝性遊戲
4. 明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慾望及喜好
5. 明白人會作出行為來獲得想要的東西(例如:伸手拿取糖果)
6. 明白不同情緒所產生的原因及後果(例如:如果我打哥哥,媽媽就會嬲,然後會鬧我。)

提升心智理論的方法有:

1. 向孩子交談時多用與心理有關的詞彙
運用與心理有關的詞彙與孩子溝通,可令孩子更具體地了解自己及別人的心理狀況。心理有關的詞彙例子有「想」、「假裝」、「知道」、「相信」、「覺得」及與情緒有關的詞語。平時多留意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再給予回應。例如:「啊!你想要蛋糕」、「不要怕!你以為我走了,其實我還在」、「媽咪好嬲因為你打哥哥」。家長亦可多向孩子解釋他人的心理狀況,例如:「美美收到份生日禮物笑得很燦爛,佢應該覺得好興奮。」

2. 與孩子參與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遊戲鼓勵孩子代入不同的處境及人物的角度思考,藉此推論出相關的行為。開始扮演時,孩子可先扮作日常生活常見的人物,例如:媽媽、醫生、老師和司機。家長要留意,在遊戲中無論說話和行為都要代入所扮的角色。此活動能幫助孩子從不同社交情境中體驗各種情緒、想法及互動情況,亦在當中學習觀察、模仿、預知、檢討及調整自己的想法及行為。

希望家長能在日常生活善用機會,與孩子多分享、多溝通,讓他們學會「睇人眉頭眼額」,成為一個「讀心神探」!

資料來源:
Hollin,P., Baron-Cohen, S.,& Hadwin,J.(1999).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mind-read. West Sussex, England: Wiely Press

Lowry,L.(2015).” Tuning in” to others: How young children develop theory of mind. TheHanen Centre.

香港痙攣協會 (2005). 聯情繫意: 發展自閉症幼兒的社交能力. 香港痙攣協會.

分類
家長園地

要愛孩子, 先要愛自己,
3招教你保持最佳心理狀態

admin

撰文:家庭動力兒童遊戲治療師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李慧芝

在現今的社會,父母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確實不容易。筆者曾經接觸過很多家長,發現大部分父母所面對的困難,並非不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也並非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孩子,而是難以在孩子出現狀況時,仍能保持對孩子的信任和樂觀的態度。很多時候,父母擔心孩子的問題會持續和惡化,因而變得愈加焦急,並重複以無效的方法處理孩子的問題。

那麼,父母該如何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況,面對管教子女的壓力和挑戰呢?以下幾點可供父母參考:

1. 對自己的壓力指數更敏感
父母也是人,所以都會有情緒低落或身心疲憊的時候。父母對自己精神狀態敏感的目的,在於提醒自己,要先好好照顧自己的需要。因為當父母在高度壓力的狀態下,難以有效地敏感和回應孩子的需要。反之,不適當的回應有可能會傷害孩子及破壞親子關係。

2. 善用資源,紓緩壓力
當父母感到有壓力時,應該盡量發掘和善用自己內在和外在的資源,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例如找家人或朋友傾訴、做一些能令自己放鬆的事情、找一些正向的思想和信念鼓勵自己等。目的在於令自己得到適當的休息,暫時紓緩壓力。

3. 轉念,反思
假如父母的壓力持續及增加,便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有時候,這些壓力不止來自外在環境的影響。父母的自我價值、世界觀及對事物的看法,都會影響我們如何做父母。例如有些父母會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未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結果不斷催促子女學習或參加活動,甚至當孩子出現壓力和負面情緒時,這些父母也無法有彈性地回應子女的需要。假如父母能意識及照顧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便能避免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至下一代。

因此,父母愛孩子,也得要先愛自己。只有父母健康快樂,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